買房爭議二:公設比到底包含哪些公設

來自

什麼是公設比?

公設比是台灣住宅銷售中常見的概念,指的是建築物內每戶住戶需要共同分攤的公共設施面積比例。這些公共設施不屬於住戶私有,但提供居住者共享使用,例如電梯、大廳、樓梯間等。

計算公設比的公式如下:

公設比 (%) = 公共設施面積 ÷ 總建築面積 × 100%

舉例來說,如果一棟建築的總建築面積是100坪,其中20坪是公設面積,那麼公設比就是20%。


公設比包含哪些範圍?

根據台灣的建築法規,以下範圍通常屬於公設比:

  1. 垂直交通設施
    如電梯井、樓梯間、機械車位升降設備等。
  2. 水平交通設施
    包括走廊、避難平台等。
  3. 建築公共空間
    如一樓大廳、交誼廳、健身房、閱覽室等。
  4. 建築必要設施
    水電表間、垃圾儲存空間、管道間等。
  5. 其他公用空間
    停車場通道、屋頂的公共設施空間(如避難層)等。

為什麼公設比重要?

  1. 影響實際使用空間
    公設比越高,每戶住戶實際擁有的室內使用面積(也稱為「主建物面積」)就越少。因此,購屋時應了解總坪數中包含多少為公設。
  2. 反映居住品質
    公設比與社區提供的設施數量及規模密切相關。高公設比的建案通常設施較豐富,例如游泳池、健身房,但也意味住戶需共同分攤更多面積。
  3. 與總價相關
    公設比影響購屋成本。購屋者購買的總坪數包含公設,因此,若公設比過高,可能會讓住戶感覺「買到的實際空間變少」。

公設比的平衡

對於建商來說,設計公設比時需要在提供住戶高品質生活和合理分攤公共設施之間取得平衡。而對消費者來說,購屋前務必了解建案的公設比,以及這些公共設施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因不了解而產生不必要的疑慮。

透過透明的資訊與清楚的溝通,公設比不僅是交易數據,更是社區生活品質的關鍵指標。

延伸閱讀

房地合一稅須知

什麼是房地合一稅?...

限貸令對房市的深遠影響:解析2021-2024的政策軌跡

在過去四年內,台灣政府針對房市推出了一系列限貸令與相關政策,旨在控制房市過熱、打擊投機行為,同時促進房市健康發展。從2021年的實價課稅2.0到2024年的第七...